感统知识:本体感的定义及其功能
发布时间:2012-10-14 00:00:00点击量:109
本体感的定义及其功能:
本体感是来自肌肉、关节、肌腱、韧带、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本体感觉的接受器,一是与控制肌肉张力有关的肌梭,二是与肌肉主动收缩张力有关的附着于骨头处的肌腱。当肌肉或肌腱受到牵动或伸张时,把刺激传入到脊髓,形成反射弧。部分刺激进入小脑,与平衡有密切关系。部分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但大部分只转入到脑干,除非特别去注意肌肉,关节等动作。否则都是很自然的维持自己的姿势动作的。婴幼儿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慢慢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以及可能做出来的动作,这便是对自己身体形象的认知,犹如在脑中有一张地图,因此能行动自如。本体觉在人类的学习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本体觉,才能做出手眼协调和双侧协调等动作。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体觉配合前庭系统共同协调眼部的肌肉,使得眼睛能够稳定的看清楚物体,进一步的建立对各种形状及空间的认识,有了本体觉来感知自己的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才能对所处的环境不陌生,对控制自己的动作有信心,才能有平稳的情绪,才敢于探索新环境,学习新事物。
本体感统合失调的孩子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信心,而且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无法学习,严重不良的孩子会形成语言障碍。因为掌握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脑神经,掌握舌头、呼吸和声带运动的神经是相通的,所以本体感不良的孩子,其唇部、舌头运作不佳,发音较难正确,而且呼吸不顺畅,声带受影响,造成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的习惯。
本体感的训练原则:
训练人员是跟着孩子玩游戏,不是上课,也不是主导者。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有时动作是双向的,有些言辞要夸张一些,甚至以孩子的身份带着一颗童心把自己定位在和孩子一般的能力上进行运作,当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阻力你应及时介入。当孩子熟悉器材以后,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来设计活动的内容。比如在万象组合中,可以让孩子帮忙组合器材甚至设计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训练的效果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