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71-63588809

感统专家心理学角度谈“感觉统合”
发布时间:2013-07-08 00:00:00点击量:262

  孩孩子特别好动,喜欢边走边跳,注意力不集中,你家孩子是这样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用心理学专家的“感觉统合”理论来讲,孩子可能存在前庭平衡功能失常,造成他要通过不断变换姿势来达到与地心引力的平衡。或许有家长会说,这个说法很新鲜,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概念:感觉统合是啥意思?

  感觉统合理论是1972年的时候,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觉、重力感等信息)输入大脑,经大脑统合分析,指挥身体各部分完成对外界知觉作出的反应,从而认知外界事物,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当大脑各功能区协调不一致,就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

  听众感言:给孩子的行为找到了理论依据

  来听课的“乐乐妈”很早就知道感统理论,但直到来听课才明白感统是“感觉统合”的意思。她的孩子1岁10个月大,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一直念“爷爷”这个词发音不准确,老爱读成“丫丫”。另外,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不强,到了陌生环境就沉默起来。“今天终于系统的学习了感觉统合理论,给孩子的行为找到了理论依据。我知道孩子可能是触觉感不太好,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乐乐妈说。

  郑州启乐园感统训练专家靳校长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她妹妹家孩子2岁11个月大,从孩子2岁起,她就拿扑克牌给孩子玩,在玩中认识阿拉伯数字,学习矩阵排列知识。“在玩中学,让孩子带着兴趣来学是很重要的!”朱莉萍老师说。

  原因:人为限制信息刺激,导致儿童感统失调

  “现在有许多妈妈选择剖腹产,或者是身体条件不允许顺产,这就造成幼儿在出生时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王馨笛说,一些生理原因造成儿童先天性感觉统合失调,但更多是后天造成的。现在的都市化生活,小家庭将儿童的活动范围缩小了,加上大人对孩子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孩子接受的信息不全面。现在年轻父母们太忙碌,陪

  伴儿童的时间太少,导致儿童右脑感官刺激不足,造成感统失调。

  “我家娃娃还不会爬就会走路了!”有家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宝宝有多么能干,仿佛“跳级”了一样。其实不然,王馨笛说爬是娃娃接受触觉刺激的一个过程,少了这个过程,容易产生前庭平衡失调。另外,过早使用学步车,也会使幼儿前庭平衡失调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表现:各种感统失调的特征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孩子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喜欢原地打圈,并喜欢看转的东西,喜欢边走边跳,爱爬高,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很难与他人同乐,语言发展迟缓等。

  2、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不喜欢被人抱,有时甚至拒绝他人的触摸,却喜欢拥抱别人,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拒绝理发、洗发、洗脸。痛觉迟钝,以致意外碰伤流血而不易察觉。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不佳。

  3、本体感失调: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样,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缺乏自信,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等。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

  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

  4、动作协调不良: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5、视觉感不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喜欢看手发呆。喜欢将物件排队,喜欢斜眼看东西。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

  6、听觉感不良:别人对他说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经常会掩耳朵或按压耳朵。对尖锐、巨响或拉高的声音一点也不讨厌,甚至喜欢。有时对很小的声音感兴趣。常会听到某种声音而发呆。在教室里对外界的声音很敏感,对某些特定的音乐固执的喜爱,特别害怕听某些声音。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

  危害:造成儿童性格缺陷

  “有的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大了却很一般。”王馨笛说,儿童天生就是天才,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许多本应很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到了学龄期,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强,容易上课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成绩总是一般或较差。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正常,因此很难引起家长重视。“感统失调的孩子在12岁前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但一旦超过12岁就定型而无法改变了。”王馨笛说,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的现象,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或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馆做测评,如果出现感统失调,就尽量在3至6岁期间进行干预。

  感统训练不只针对出现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健康的孩子通过训练也可以让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更好。“如果没有感统训练的器械,其实一些感统训练在家中也可以完成。”王馨笛给大家分享了方法。

  矫正:家庭中的感统训练

  “触觉敏感的孩子,家长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用刷子刺激宝宝的敏感部位,”王馨笛说,她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进行抚触按摩。

  如果是触觉迟钝的孩子,王馨笛建议孩子多触摸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感受电吹风吹出来的热风和冷风,用大龙球或颗粒大龙球来按压孩子的身体,玩钻被子游戏,玩泥巴沙子,玩水,摸冰袋等。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孩子,王馨笛建议孩子可以玩荡秋千、家长托起孩子让孩子旋转,蹦跳等。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王老师建议给孩子进行关节按压,玩推重物游戏,攀岩,抛接球,翻跟头,倒立摇晃等。如果孩子的听觉感不良,建议家长和孩子玩声音配对游戏,或者躲起来喊孩子,让孩子寻找声源。

  孩子的视觉感不好,家长可以陪孩子玩吹泡泡游戏,玩陀螺,和孩子躲猫猫,或者在黑暗的情况下打开手电筒追逐光线,家长和孩子玩“找不同”游戏。

  现场互动问答

  Q1:孩子上幼儿园了,他喜欢咬指甲,从小到大都没用过剪刀给他剪指甲,都是他自己咬的。而且,孩子现在喜欢摸自己的生殖器玩,家长该怎么办?

  王馨笛:1-3岁的孩子处于肛欲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生殖器官,并能自我体会到触摸时的快感。这个时期也是识别自身性身份时期,一般来说,孩子在2岁左右能初步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所以建议不要严厉制止,最好是转移注意。

  其次,剖腹产的孩子触觉学习都不够,除了加强孩子触觉学习,可以让孩子的手里抓个什么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

  Q2:我女儿5岁了,发音老不准,如把雕(diao)读成(biao)。现在给她报名学习逻辑思维训练课,孩子出现了厌学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王馨笛:孩子个别发音不准,可能是前期触觉学习不够,需要加强触觉方面的联系。另外,如果孩子对逻辑课没有学习热情,出现厌学情绪了,家长可以考虑暂时放弃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着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知识是次要的。

  Q3:孩子1岁多,早上不起床,夜晚到12点才睡觉,白天兴奋的时间太长了,是怎么回事?

  王馨笛:首先应排除孩子缺乏微量元素的可能。其次,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不够,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平衡感及触觉学习欠缺,导致孩子脑波过高,多动不安。建议家长在孩子睡前,给他听听古典音乐,增加亲子阅读及交流,安抚宝贝情绪,同时加强抚触练习,下午适当加大宝贝活动量,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

  特别提示

  暑假将至,孩子更是找到了自由的空间,由于天热,孩子玩的地方很少,所以给孩子一个完美自由丰富的暑假就是至关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