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71-63588809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是“坐”不住?家长问题还是孩子太调皮了…
发布时间:2023-03-17 10:01:20点击量:65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育行业工作者,几乎天天都会听到家长和同行的“投诉”:“现在的孩子好难管啊!”“我家孩子太调皮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坐不住呢?”“太闹腾了!”... ...


我们也是从那个时候成长过来,还有些画面依稀记得,细细回顾,真的都是孩子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真的都是孩子的原因吗?

答案肯定不是。促使这样情况的诱因是多样的,个体性差异、饮食习惯、成长环境、教学环境等。


越是低龄儿童,“我”行为越是处于本能意识,理智居少,情绪居多。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表象看起来是同样的问题和症状,但是其导致原因,不尽其然。


甚至有很多孩子呈现的现象,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引导出来的一时情绪。或是因为长期在此环境里,转变成的习惯性意识。


▌个体差异原因

医学证实,剖腹产儿童因为在出生时,未经过产道的“挤压”,这“挤压”就好像一个开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进行一次激活。而此类新生儿,较之顺产儿童,对于自我管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偏弱,同时,此类新生儿免疫力更低,且易患小儿多动症,总结来说就是容易感统失调。(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此类儿童情绪比较敏感,情绪化强烈,反应过度,专注力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在家时脾气大,出门却又胆小怕事,害羞,不大方,对陌生环境适应力弱。


对于此类学生,如果用教条式、一刀切的方法进行管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激发更强烈的抵触情绪。明显的,就是“熊霸王”,处处作对、反抗、自我为中心。


另外,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不一样的,大脑的发育也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语言发育的快,其它能力相比就会弱,呈现的状态也会不同。


▌饮食习惯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伙食也越来越“好”,重荤少素。相关机构研究证实,荤菜摄入过多,摄取热量过高,会导致头脑发热。而中国人讲的“躁”,就是指心不静、头脑不冷静的意思。


▌外界环境

孩子在学前时期,甚至是婴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习惯,玩耍时总会被大人语音打扰,被拿着各种玩具或物品吸引逗玩,长大了也会导致专注力不够的现象,因为习惯了耳边有“声音”或是眼睛捕捉动态信息。


有部分孩子总是需要有人看着,然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家长习惯性的将焦虑的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特别是辅助孩子完成作业或家庭任务的时候。家长像看犯人一样,很急躁的说“这不对,错了,你怎么学的...”,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下笔之前看看家长,下完笔再看看家长,稍稍有不会的就不去思考,直接喊救援。


观棋不语,被“语”的习惯了,对语言内容是免疫,可是周边没有这个“语”,自己就会觉得焦躁不安,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吸引关注和不感兴趣


有部分孩子是想通过某些方式来吸引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用“不听话的行为”来博人关注。


还有就是对所说的或所做的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为内驱力,就是成人也没办法长时间关注。


▌解决措施

►家长——客观认识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感统失调较明显的孩子,勿认为这只是孩子年纪还小,对学习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要积极面对,越早到相应治疗机构进行介入治疗,越利于孩子成长;

●莫盲目灌输“吃肉长得高”“多吃肉,身体棒”的观点,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多瓜果蔬菜和粗粮;

●加强体育锻炼和小肌肉群训练,且每天进行;

●设置“勿打扰”环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进行阅读或工作等,互相学习,忌孩子做作业,家长在外面看电视或玩手机;

●配合老师,鼓励、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作为孩子的家长们,对于孩子是否“坐得住”这个问题,需要全面的评价,而非单一角度评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个体性差异,有效引导孩子的情绪,对外部环境进行正确设置才是正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培养出来的,并不都是一开始就有。成功的教育孩子非一蹴而就,需要多姿多彩的方法,不断的累积。

管,不如引导;培养,更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