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孩子们在日常中时常表现出一种“丢三落四”的习惯?
无论是频繁地找不到自己的物品;还是上学忘记携带书本和作业;甚至出门时遗漏了某些必需品...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可能预示着一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感统失调。
导致孩子做事马马虎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是指大脑在接收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感觉刺激信息时,无法将这些信息有效地整合和组合,从而导致身体各部分无法协调运作。 这种情况通常在孩子的触觉、视觉、听觉等感觉系统发展不平衡时出现。 为了帮助孩子改善丢三落四的习惯,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训练方法: 自我检查训练:教导孩子在出门前或做某件事前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所需物品都已携带齐全。 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遗忘物品的情况。 角色扮演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一个需要整理和管理物品的角色,比如小超市的收银员、图书馆的管理员等。 这种训练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有效地整理和管理物品。 物品归类训练:为了帮助孩子培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我们可以教他们给各类物品设定固定的存放位置。例如,文具可以统一放在一个盒子里,而玩具则应该放在专门的箱子里。每次使用完这些物品后,都应鼓励孩子将它们放回原处。 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秩序感,还能帮助他们强化对物品存放位置的记忆。 清单制作训练:在孩子准备做某件事或外出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一起制作一个清单。清单上应详细列出所需携带的物品,然后孩子可以根据这份清单逐一准备和检查。 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时间,还能减少因遗忘物品而带来的不便。 记忆训练:通过玩一些记忆游戏,如回忆刚刚看过的物品或场景,我们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短期记忆能力。 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从而减少忘记物品的情况。 注意力训练: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专注力训练活动。对于低龄阶段的孩子,拼图和搭积木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中高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更具挑战性的训练游戏,如找不同、正话反说等。 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这些表现,一旦发现孩子在整理、规划、记忆或注意力方面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