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感统失调的状况越来越普遍,除了城市化发展和小家庭制度发展的影响,家庭带养方式对孩子感统功能的影响十分关键。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湾,家庭代养方式和家庭教育也是其能力发展的真正“起跑线”。
以下几种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感统能力发展。
一、父母恩爱的家庭
如果一个家庭父母恩爱的话,孩子也会变得很优秀。这是因为夫妻恩爱会使家庭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孩子长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爱与被爱,心境也会更加平和,待人更加宽厚,人格魅力很强。 和睦有爱的家长环境,更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自信有底气,自然不易触觉敏感。
二、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据调查显示,90%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怎么样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孩子考试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产生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长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负面情绪下,一方面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也会变得暴戾,乱发脾气;一方面他们可能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告诉家长,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如果一个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如沐春风的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也是一个会情绪管理的人,人际关系也一定不会差。
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家庭
对父母来说,尊重是非常可贵的。而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与理解。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而选择哪一种人生,则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身为父母,应该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每一个决定,才能给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应该作为一个提供意见的角色,是孩子的引路人和启发导师,而不是决策者。学会尊重,并不是说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在选择中成长,并学会承担一切后果。 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去尝试,充分体验,本体能力更能得到充分发展,孩子也更具创造性、更自信更乐观。
四、父母懂得放手的家庭
来自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但是,如果这关爱过了量,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最大阻力。 比如,现在的很多家庭,几个大人一起照顾一个或两个孩子,对孩子那叫一个呵护备至。结果,孩子从感觉统合的层面来讲就是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爱思考,不会动手,行为迟缓笨拙的感统失调儿童!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会遇到巨大挑战,因为他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赖家长的代劳,所以一旦到了需要他独自去面对“社会”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得十分焦虑,拒绝与家人分开,拒绝入园,行为退缩。 这样的孩子也常常会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笨手笨脚、不适应集体生活、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演变出缺乏自信,不合群,情绪暴躁等更多的身心发展障碍。父母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多去尝试,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五、好好说话的家庭
温和的语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 对待孩子,更要言语温和、友好有礼貌。任何时候,都要理性沟通和表达,注重引导,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表达。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更乐于沟通,更愿意表达,语言发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亦不在话下。
六、学习型家庭
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闲暇时间,放下手机,多阅读,多学习。很多时候,正是家长的自我提升,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阅读、学习等习惯的养成。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学习。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读懂孩子的成长密钥,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培养孩子各种应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