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经常发脾气”
“我们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家孩子一到新的环境就哭”
“我们家孩子不敢滑滑梯、不敢荡秋千”
“我们家孩子不和别的孩子玩,就自己玩”
……
很多孩子快要进幼儿园了,家长才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现自己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存在着明显差距,这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根本就没听说过“感觉统合失调”,简单地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总发脾气、肢体不协调是正常现象,孩子再长大一些就好了!
他们不知道感统是有最佳训练期的,如果错过时期,有可能会耽误孩子的终生!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内脏觉)获得感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至脑干部位,进行加工统合,然后把信息传送至大脑皮质层,再支配身体作出精准反应的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大脑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下面,举个例子,以儿童切一个苹果这件事来解释“感觉统合”。
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是国内的普遍现象,一旦大脑无法有效整合我们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传达的信息,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据调查,全国儿童80%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严重感统失调占30%。以下就是感统失调的一些表现,家长可以对照自己的孩子。 触觉感统失调
主要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爱哭、过分依赖父母,喜欢吃手咬指甲。不喜欢被别人触摸,不喜欢剃头,害怕陌生环境,不合群、胆小。
视觉统合失调 容易把6和9、b和d、q和p写反、阅读困难,丢字漏字,认字但无法理解、写字困难,或者看一笔写一笔,经常抄错题、写错字。 听觉感统失调 常常对巨大的声音没有反应、或者很小的声音也会吸引到注意、经常听漏东西、记不住老师说的话等。 前庭觉失调 前庭觉功能失调时,往往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挑三拣四,很难与他人同玩同乐、分享食物,语言迟缓等。 本体觉统合失调 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空间知觉能力不足、条理性不强。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 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感统失调的危害?
感统失调将严重影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等,心理素质也会比较差。
对今后学习能力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的特别明显,但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方面会逐渐显现出来。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坐不住、小动作多、缺乏耐心,无法顺利完整的读完一篇文章,常出现跳行、漏字的情况,影响阅读、写作、课堂听课效率等。
抓住感统训练黄金期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当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影响时,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0-6岁的黄金期到专业的感统机构,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改善矫正。
0-3岁是感统训练的基础期: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小,不用去改善,长大点就好了。其实,在这个阶段让孩子接受一定量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日后感统失调问题。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能够自己表达,所以可以进行的感统训练门类也会随之增加,训练的效果会特别明显。 6~9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 6岁之前的孩子就像是松软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岁之后,孩子的行为模式开始固化,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效果也会跟着大大折扣。 9~12岁是感统训练的抢救期: 相比于上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感统训练的效果相对不明显,但还是有抢救机会的。
超过12岁的孩子感统能力将难以改变。感觉统合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错过关键时期,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