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启乐园感统】感统训练:解锁孩子全面发展的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5-11-06 19:22:31点击量:5
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方向感差;不爱阅读;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讨厌被人触摸;爱吃手或咬指甲;陌生环境胆小、粘人或容易紧张;情绪不稳定,不和别人接触、玩耍;有打人、咬人动作……若您的孩子存在这些现象,那么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及时进行专业的测评,确定孩子是否“感统失调”了。
虽然轻度的感统失调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消失,但中重度的感统失调症状,如果不得到及时地训练调整,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已经确认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症状,那干预训练一定不能少。
感统训练,即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孩子有效整合来自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等感官的信息,从而提升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身体与大脑的协调发展。
那么,感统训练究竟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同年龄段又该如何进行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揭晓。
这一阶段是宝宝大脑自主发育的黄金阶段,此时会形成专用的神经通道,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互相配合获取信息来认识世界,婴儿在6个月时能够翻身,7个月时会坐,8个月时会爬,1周岁时会走,在1岁半时,婴儿便能逐渐明白一些常用词的意思。故在这段时间家长朋友们要给予孩子温柔稳定的感官体验,促进宝宝的感官发育和运动发展。
训练方法:
在婴儿时期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宝宝睡醒或是换尿布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做做按摩操,双手搓热,轻轻地从上至下按摩宝宝的四肢、手脚、胸腹、后背,动作轻柔地给孩子提供触觉刺激;在旧手套的各个部分缝上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碎片——法兰绒布、丝、棉、尼龙布、灯芯绒、天鹅绒——每个手指上的碎片都缝结实,然后让宝宝触摸感知不同质地的布料,看不同的颜色。轻轻摇晃摇篮或婴儿车或是抱着宝宝慢慢地前后摇摆,让宝宝感受前庭觉的刺激。
1-2岁时的宝宝虽然还会时不时地把东西塞进嘴里,但往往只咬一下就拿了出来,喜欢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把玩,还喜欢用手到处去触碰东西。这正是培养手掌触觉辨识能力的大好时机,帮助宝宝稳固精细动作的基础。
可以在吃饭时让宝宝自己抓饭吃,让他感觉什么是“热”,在洗手时,把手放在清凉的水里告诉他什么是“凉”,促进宝宝手掌触觉的发展。妈妈还可以跟宝宝一起用细线穿扣子、串洞,或者让宝宝拿着笔涂鸦,培养宝宝精细动作发展。
2-3岁阶段的孩子不仅可以单独活动每一根手指,也可以协调几根手指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玩拼图、穿木珠、魔力沙和黏土等需要动用一点点脑力的小玩具,提高孩子的进行动作完成能力。
可以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金鸡独立、蹦蹦跳跳,改善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改善前庭觉和本体觉能力,无论是滑滑梯、荡秋千、攀爬架、浪板、跷跷板等,都是感统训练不错的选择。
这时期儿童大脑专用神经通路随感觉整合而增多,并使大脑五个语言区都发育成熟并建立联系。
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能说出1000多个词汇,开始具有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并能控制自己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这个时期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同时,3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家长要让孩子多运动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训练方法:很多孩子喜欢钻来钻去,在楼梯里爬上爬下,这个时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不必刻意阻止。
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大运动的感统训练,比如,练习单脚跳,让他们跳起来用头去顶悬挂在空中的球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精细动作的游戏,比如穿珠、夹豆、涂色、描线、拼图、剪纸等,更好地开发孩子手的功能。
家长朋友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自己复述故事情节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家长们也可以问问孩子:“今天过得开不开心呀?”引导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利用八步唇舌操、绕口令等游戏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个时期,儿童已经具备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注意力、自我控制力、记忆力、语言表达等能力会有明显地提高,并且会出现一些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的特长。另外,该阶段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速度相对减慢,从高速度的发展转变成了高质量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孩子一旦进入小学,感统失调的表现就会凸显出来,这时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感统训练,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训练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球类活动,如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可以几个人对打,也可以对墙练习,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
要是想亲子互动更强的话,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抛球击掌,准备一个质量较轻的软球,将球抛向空中后击掌数次,之后接住球,击掌次数多者获胜。游泳也是这个年龄段训练感统的一种选择,在游泳过程中不仅全身都在动,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够得到提高,而且由于水对孩子皮肤的特殊抚触作用,他们的触觉防御也会大大降低。
这时儿童脑重已经近似成人的脑重。12岁的儿童如果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良好,那就已经初步具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迎接环境带来的挑战,成人后也会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是,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问题更加凸显,解决的难度也会变大,因此要把握好感统训练的最后阶段。
训练方法:首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应该多结合实物教导孩子,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的情绪培养,在家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气氛,减少甚至杜绝不良情绪的气氛。其次是在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公众性的活动,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自然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其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多活动,如:连续拍球,让孩子拍篮球,要求能连续拍3次以上,而球不至于飞走,以锻炼孩子的手臂控制能力,提高儿童手眼协调能力;传送物品,让孩子用勺子把兵乓球送到距离超过2米以上的地方,可以先尝试让孩子传送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较短的地方传送,等孩子熟练了之后,再换成乒乓球等。
通过对儿童成长发育各个阶段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0~12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都渐趋成熟的发展关键时期。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训练的特点相结合,进行由粗到细、由简到繁的持续性训练,从而达到补差培优的目的。
其实,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它压根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病症,通俗的解释就是:它仅仅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正常的孩子也会存在感统不够好的情况,只不过还未影响他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