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71-63588809

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发布时间:2013-07-10 00:00:00点击量:164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前者只是得一时之满足,而后者则会惠及一生。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学习能力是一个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基础,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学习能力高的儿童学习轻松,成绩好;学习能力低的儿童则学习困难,成绩差。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和学习能力落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接受能力快、应变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在学习新知识、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学习能力就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如果想跑得快,必须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学习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能力,与人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就有很大关系。而人的学习能力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所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孩子的学习,还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但是,纵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课题组张雨青博士最近对北京、石家庄、广州等城市的1806名小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5.6%的小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发展失衡问题,其中8.75%的学生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视知觉能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理解能力等方面。如上课听讲质量差,对所学概念理解困难;说话缺乏组织能力,句型简单,逻辑性差;写作文感到困难,不知如何组织文章表达,写作业的速度慢,对文字的记忆能力差;容易出现纪律方面的问题;对新鲜事物不敢尝试;缺乏与同伴交流沟通的技巧,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等。造成这么多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条:
  
  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力不足,或者有厌学情绪。
  
  二是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如家长的过度溺爱,不正确的家教方式,公寓型居住条件使孩子们缺少伙伴,生活的单调等等。
  
  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衡。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教育一直是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判断一个学生成绩如何,考核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差,都是以学生直接掌握知识的多少,也就是考试的分数作为惟一的标准和依据。这种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直接导致了一些老师和学生把追求、占有和积累知识作为主要目标。正因为如此,老师传授知识,学生积累知识已成为当今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至于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反而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被束之高阁,全凭学生自己的悟性或体验去自我培养、自我提高。
  
  总之,教育本身存在着的诸多不良倾向,诸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学方法改革轻学生学法指导,重学习的结果轻学习的过程,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面向素质教育,更新观念,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思想,培养学生高超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那么,什么是学习能力呢?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有资料上说: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现代的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学习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儿童青少年而言,学习能力是与学校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组能力。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思考的能力。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应该具备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能力。
  
  许多教师和家长由于对学习能力缺乏了解,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如写作业马虎、磨蹭,不喜欢阅读等现象就认为是孩子学习态度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比较多就认为是“多动症”,很多时候都是冤枉了孩子。事实上,大多数原因都和学习落后有关,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是可以补救的。还有的家长盲目报各种补习班,而忽视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期!
  
  儿童时期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学习能力认识不足,孩子数学不行补数学,语文不行补语文。其实孩子该补的是他所欠缺的那项能力。例如有的孩子计算粗心,就罚做题,引起孩子的心理疲倦,效果也不理想,其实这和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有的孩子做不出数学应用题,而经旁人口头解释立即就会做了,而这往往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有的教师和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就不断让孩子多做题,累得孩子成了做题“机器人”。其实这并不可取,孩子真正需要提高的是他的学习能力。有的小学生写作业粗心,经常抄写出错,写作业速度慢,算数出错,字迹难看,不爱阅读等表现都和孩子学习能力有关。孩子的观察、听、说、读、写能力在小学阶段个体差异很大,对孩子特定学习能力进行训练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规律,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学生问卷、能力测评等方法,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探寻了适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项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套可行的,可操作的项目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一个目标,三项原则,两轨同行,三段式检测,,六种素质,十个项目,简称“13236+10”工程。
  
  实现一个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两轨同行”为手段,面向全总校中小学生开展学习能力训练,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三项原则:即短、平、快。“短”就是限时,即每个训练项目都限定时间,除限时作文外,均不超过5分钟。“平”就是平常,即坚持天天练习,不间断,低起点,逐步提高。“快”就是高效,即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益。
  
  实行“两轨同行”:指把学习能力训练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强调学习能力的训练,每节课都要关注,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下课前三分钟训练。二是设置专门的能力训练时间,即每天的两次集中训练,课前十分钟和放学前十分钟。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两轨同行”训练格局。
  
  采用“三段式”检测:以班为单位,每周评选一次周冠军。每月学校都要组织月赛,选出优秀月冠军,并制表登记,展示他们的成绩。每学期以总校为单位评选出学期冠军。
  
  培养“六种素质”:在学生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六力”素质(即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表象力、超强的注意力、广阔的联想力、灵活的思维力和顽强的意志力),来开发学生全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