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71-63588809

【郑州启乐园感统】让孩子专注力爆棚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3-05-30 10:47:00点击量:104

图片

  我们都知道,因为宝宝大脑和神经发育系统尚未成熟,所以6岁以前,孩子的专注力都是非常短的,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那么为啥有的孩子却能安安静静几个小时,拥有超出他年龄段的专注力?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孩子专注力爆棚的秘密~
1
专注力爆棚的秘诀:心流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图片

 
    这个愉悦感提升了我们做事的动机,有研究发现:在忘乎所以的心流状态下人的生产力最多能提高 500%。
  成年人相比,孩子们明显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这是因为孩子的世界更加单纯澄澈,更心无旁骛。当孩子遇见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痴迷其中,自然地,专注力也就上来了。


图片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可见,有时候宝宝做事缺乏专注力,跟家长的行为息息相关。
2
孩子的专注力与生俱来,

家长千万不要拖娃的后腿


  宝贝儿,渴吗?来,喝口水!
  你看看,倒自己一身沙,过来奶奶给你拍拍!
  宝宝,你这样堆不对,学妈妈这样做。
  ……
  句句满怀关爱,殊不知你的行为正在慢慢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专注力实验。他请来了40组1岁~1.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他们头顶带上眼球追踪器,探索不同的互动模式对宝宝专注力的影响。

图片

  结果发现,父母积极参与指导孩子玩耍,许多孩子眼神会飘向其他地方,而且被父母打扰后,也再没心思专注在玩具上。反而当孩子自主探索玩具的时候,专注力更强。
  那么就有家长会问了:“不都说家长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吗?怎么陪玩又成干扰了?”
  其实,高质量的陪伴 ≠ 全程互动。
  爱学习的妈妈可能听说过目前教育学界一个主流的理论——引导者需要成为孩子的脚手架(scaffolding)。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像装修房子时用到的脚手架,过渡时期用一下,用完就拆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往上走,但又不至于依赖我们。
  但要注意的是,不打扰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完全丧失了主动性。尽管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不同,但父母只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方法,增加孩子的“心流”体验,就能培养一个拥有高专注力的宝宝
3
如何帮孩子进入“心流”状态?


  1、帮孩子找到兴趣点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内在驱动力,孩子在感兴趣的事物上,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奇心,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也会更加专注投入。
  平时父母尽量带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玩具和活动,发掘他感兴趣的点。
  给孩子选兴趣班的时候,要频繁带他去试听和体验不同的课,最后让他自己决定正式学什么,只有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坚持地更长久。


  2、给孩子难一点的挑战
  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游戏没有挑战性,玩的时候容易分心;而游戏关卡太难,能力跟不上,则很容易放弃。只有当能力与挑战是黄金比例,我们才会觉得有趣,不由自主集中注意去打怪升级。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刚刚好有一点难度的挑战,才能刺激“心流”的产生,从而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长,这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图片

  
     3、利用“无意识时间”
  有些家长会好奇:“我家宝宝对看电视、看手机非常专注,这些活动也会产生‘心流’吗?”
  当然不能!这是因为电视的画面变化快、刺激强,孩子看电视是无意注意,不需要思考,而达到“心流”则需要我们保持有意注意,控制自己的意识。
  除了看电视,我们在排队、坐车的时候,大脑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忽视周围的一切。这种忽视会形成一种认知习惯,让大脑更难维持有意注意。
  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就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认知习惯,效果绝对比专门的高强度训练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