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71-63588809

【郑州启乐园感统】发呆、走神、坐不住≠专注力差!专注力时长分年龄,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发布时间:2025-03-08 09:44:42点击量:25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随着专注力的重要性被不断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专注力问题。

图片

有一部分家长,一看到孩子有分心走神的现象,就焦虑我家孩子是不是专注力不足了?答案是不一定的。

孩子年龄越小,专注时长越短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专注时间也不同。
 
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最多能够专注5-10分钟;
5-6岁的时候,大概可以提升到10-15分钟;
7-10岁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孩子大约可以专注15-20分钟,也就是半节课左右的时间;
10-12岁,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可以专注25-30分钟;
12岁之后,孩子已经可以专注一件事情30分钟以上了。


e11132e7835de1c131338c3378b8a84.jpg
根据上表,我们发现孩子年龄增长,专注力时长也会越来越长,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我们要求3岁的孩子能够坐着听一节40分钟的课,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12岁的孩子如果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上还频频走神,那他的专注力水平就相对落后于同龄人了。
 
所以,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来综合考量,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贴专注力好或不好的标签。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专注力不足?


判断孩子是否专注力不足,可以从以下学习、生活、行为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表现来综合考量:

学习方面

  • 课堂表现: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经常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比如窗外的声音、同学的动作等,频繁地转移视线,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可能存在专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专注力不足的孩子很难完整地听完一节课,常出现走神、发呆的情况,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 作业情况:写作业时,孩子是否经常边做边玩,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玩橡皮,或者频繁地起身喝水、上厕所等,导致作业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写作业时容易出错,不是看错题目,就是写错数字或字,可能是因为没有专注于作业内容。


生活方面

  • 活动表现:在进行一些需要专注的活动,如拼图、搭积木、绘画时,孩子能否坚持较长时间。如果孩子玩一会儿就失去兴趣,频繁更换活动,很难专注于一项活动超过 15 分钟(根据孩子年龄不同有所差异),可能专注力存在不足。


  • 日常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吃饭时,孩子是否经常东张西望,不能专心吃饭,或者看电视时也会频繁换台,难以专注于一个节目。穿衣服、整理书包等简单的事情也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


行为方面

  • 注意力转移: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是否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断,而且打断后很难再回到原来的事情上。比如正在玩玩具,听到家人说话就立刻跑过去,然后就忘记了玩玩具这件事。


  • 任务完成情况: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和需要耐心完成的任务,如帮忙整理书架、分类衣物等,孩子是否表现得很不耐烦,不能坚持完成,总是半途而废。


情绪方面

  • 易烦躁:当孩子需要专注做一件事情时,是否容易表现出烦躁、焦虑的情绪,比如写作业时遇到难题,不是努力思考,而是马上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发脾气。


  • 难平静:在集体活动或安静的环境中,孩子是否很难安静下来,总是动来动去,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专注于活动或环境要求。


电子屏幕里不断变换的彩色画面,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这时候孩子使用的是被动注意力;而学习、动手这些需要孩子付出一定的意志和努力,这时候就要用到孩子的主动注意力,主、被动注意力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判断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应该以主动注意力作为评判标准。

爸爸妈妈们在家可以试着观察孩子阅读、做作业、画画、拼图、搭积木……如果孩子的专注时长在他的年龄区间范围内,那么就说明孩子的专注力达标了。如果达不到标准区间,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越早介入培养,孩子越早受益

学习能力提升

  • 知识吸收更好:在幼儿阶段和小学低年级,孩子开始接触基础的语言、数学等知识。如果此时就注重培养专注力,孩子能更专注地听老师讲解、观察教学内容,比如在识字课上专注地看老师的板书和口型,更有效地吸收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学习习惯养成:从小培养专注力,孩子会逐渐形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主动排除干扰,专心完成作业、阅读书籍等,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认知发展加速

  • 思维深度拓展:专注力有助于孩子深入思考问题。在玩拼图、积木等游戏时,专注的孩子能更深入地探索物体的形状、空间关系等,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促进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 感知敏锐度提高:当孩子专注于周围环境时,能更敏锐地感知事物的细节和变化。例如,在观察大自然时,专注的孩子能发现花朵的不同颜色层次、昆虫的独特形态等,丰富自己的感知经验,为认知世界积累更多素材。


社交能力培养

  • 沟通质量提升:具备良好专注力的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能专注地倾听对方说话,理解对方的意思和情感,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幼儿园的小组活动中,专注倾听的孩子能更好地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团队协作增强:在学校的集体活动或体育比赛中,专注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团队的目标和自己的角色,专注于团队的协作,与队友配合得更加默契,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同时也能在团队中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情绪管理改善

  • 挫折应对能力增强:专注做事的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克服。例如在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专注的孩子会专注于掌握平衡和骑行技巧,不会因为几次摔倒就轻易放弃,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


  • 情绪稳定性提高:专注力培养可以让孩子更加沉浸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内心更加平静和安定。他们不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影响,情绪也会更加稳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沉稳、自信。


遵循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是一方面,科学培养也是一方面。专注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的,且孩子发展早期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大脑发育是有黄金期的。在4-12岁大脑发育关键期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事半功倍,过了关键期,大脑发育速度减缓,这时候再想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就是事倍功半了。越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越早受益。
 
在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将会拥有更广阔的一片天空。